蒉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29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58頁,第2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28頁,第14字
古文:
音《唐韻》、《韻會》求位切,音匱。
《說文》:草器。
《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例又,山名。
《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踰蕢山。
音又,《集韻》:苦怪切,音喟──菜名。
《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根者。
例又,與凷通。
《禮・禮運》:蕢桴而土鼓。〔註〕蕢讀爲凷,聲之誤也,謂摶土爲桴也。
例又,姓。
《禮・檀弓》:公使人弔蕢尚。
卷目:考證・申集上 部首:艸部
愛日堂藏本: 第613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7頁,第33字
《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根者。
謹照原文赤根改赤莖。
注解
〔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蕢〕字拼音是ku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貴。
蒉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拼哈查整理。蒉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