葃字概述
折叠展开
〔葃〕字拼音是zuò,部首是艹,总笔画是12画。
〔葃〕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昨”。
〔葃〕字仓颉码是TAOS,五笔是AJTF,四角号码是44611,郑码是EKMI。
〔葃〕字的UNICODE是U+844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859,UTF-32:00008443,UTF-8:E8 91 83。
葃的意思
折叠展开
葃
zuòㄗㄨㄛˋ基本解释
◎〔~菇〕即“慈姑”,一种生长在水田里的草本植物,地下球茎黄白色到青白色,可以吃。
葃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96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43頁,第2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12頁,第13字
音《唐韻》:在各切,音昨──茹草。
《博雅》:葃茹,烏芋也。
《集韻》:葃茹,草名。
音又,秦昔切,音籍──義同。
音又,《集韻》:士革切,音賾。
《類篇》:菜名。
卷目:考證・申集上 部首:艸部
愛日堂藏本: 第602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6頁,第56字
《集韻》士革切,音頤。
謹照原文頤改賾。
注解
〔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葃〕字拼音是zuò,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昨。
〔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uò] ⑴ 〔~菇〕即“慈姑”,一种生长在水田里的草本植物,地下球茎黄白色到青白色,可以吃。
葃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葃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