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縿

复制 打印字帖

shān ㄕㄢ

糹部 共17画 左右结构U+7E3F
汉语字典

糹部

17画

11画

左右结构

shan

shān

XCCE

VFIIH

ZZOP

23922

U+7E3F

縿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38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936頁,第25

標點整理本: 第899頁,第20

廣韻》:所銜切;《集韻》、《韻會》、《正韻》:師銜切,縿音衫。
說文》:旌旗之斿也。
爾雅・釋天》:纁帛縿。〔註〕縿,衆旒所著。
詩・鄘風》〔箋〕:以縫紕旌之旒縿。〔疏〕縿謂繫於旌旗之體,旒謂縿末之垂者。
周禮・春官・巾車》〔註〕:大常九旗之畫日月者,正幅爲縿,旒則屬焉。

又,《集韻》:思廉切,音暹──䪌,或作縿,旌旗末也。

又,《集韻》:師炎切,音攕──義同。

又,《集韻》:思邀切,音宵──綃,或作縿。
禮・檀弓》:縿幕,魯也。〔註〕縿,縑也。縿讀如綃。

又,《集韻》:蘇遭切,音騷──縿,或作縿。

又,《集韻》:七感切,音慘──淺紺繒也。

注解

〔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縿〕字拼音是sh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參

〔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ān] ⑴ 古时旌旗的正幅:“素升龙于~”。

縿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拼哈查整理。縿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