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ㄙㄨˋ

言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8A34
汉语字典

言部

12画

4画

左右结构

su

YRYY

YRHMY

SPS

02641

8A34

411125133124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撇、撇、横、竖、点

愬 诉 𧦓 𧦡 𧩔 𧩯 𧪜 𧫋

訴的笔顺

折叠展开

訴字概述

折叠展开

〔訴〕字拼音是sù,部首是言,总笔画是12画。

〔訴〕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言、斥”或“訁、斥”。

〔訴〕字造字法是形聲。本义是告狀;控告。

〔訴〕字仓颉码是YRHMY,五笔是YRYY,四角号码是02641,郑码是SPS

〔訴〕字的UNICODE是U+8A3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380,UTF-32:00008a34,UTF-8:E8 A8 B4。

〔訴〕字异体字是愬、诉、𧦓、𧦡、𧩔、𧩯、𧪜、𧫋

訴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ㄙㄨˋ

基本解释

告訴;訴說。《説文•言部》:“訴,告也。”

控訴;控告。如:起訴;上訴;公訴人。《玉篇•言部》:“訴,訟也,告訴冤枉也。”

誹謗;讒害。《廣雅•釋詁二》:“訴,䛼也。”

辭酒不飲。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訴,辭酒之義。”

求助;藉用。如:“訴諸武力”。

详细解释

1.形聲。本義:告狀;控告。

2.同本義accuse; charge; complain

訴,告也。 —— 《說文》負孝公之周愬天子。 —— 《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必東愬於齊。 —— 《戰國策·齊策》即連楮爲巨幅,廣二丈,大書一「屈」字,以兩竿夾揭之,走訴行御史臺。 —— 明· 高啓《書博雞者事》

起訴;上訴;公訴;訴呈(訴狀);訴權(起訴和訴原的權利);訴辯(申訴並辯白);訴牒(訴狀);訴告(上訴;告狀)

3.告訴,說給人聽tell; relate; inform

正遇延平二人,訴說前事。 —— 《三國演義》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 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吾與並肩攜長,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 —— 林覺民《與妻書》

訴怨(對人訴說怨憤之情);訴長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訴說);訴事(陳訴事情);訴屈(申訴冤屈);訴言(訴說)

4.求,求助 resort to

訴諸武力

5.有事實根據地說人壞話。通「愬slander

取貨於宣伯而訴公於 晉侯。 —— 《左傳·成公十六年》公伯寮愬 子路於 季孫 —— 《論語·憲問》

訴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55頁,第14

同文書局本: 第1152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1127頁,第9

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訴音素。
說文
》:吿也。
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
廣韻》:毀也。
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于晉侯。〔註〕譖也。
史記・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吿訴。

又,《說文》或作,亦作愬。
論語》:膚受之愬。〔註〕愬己之冤也。
前漢・五行志》引作訴。

又,《韻會小補》:通作遡。
戰國策》:衞君跣行,吿遡於魏。〔註〕遡愬同。

又,《集韻》:昌石切,音尺──亦毀也。

說文》本作
字彙補》譌作,非。

注解

〔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訴〕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斥

〔訴〕字造字法是形聲。本义是告狀;控告。

〔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ù] ⑴ 告訴;訴說。《説文•言部》:“訴,告也。”⑵ 控訴;控告。如:起訴;上訴;公訴人。《玉篇•言部》:“訴,訟也,告訴冤枉也。”⑶ 誹謗;讒害。《廣雅•釋詁二》:“訴,䛼也。”⑷ 辭酒不飲。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訴,辭酒之義。”⑸ 求助;藉用。如:“訴諸武力”。

訴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訴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ccuse; sue; inform; narrate
  2. mitteilen (V)
  3. raconter, accuser, recourir

訴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訴(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訴(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訴(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訴(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訴(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訴(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訴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