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ㄌㄚˋ

月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814A
汉语字典

月部

12画

4画

左右结构

la xi

形声字

EAJG

BTA

QEK

74261

5198

3216

814A

351112212511 撇、横折钩、横、横、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

昔 臘 𣊦 𦝙 𦞽 𦠡 𦠪

腊的笔顺

折叠展开

腊字概述

折叠展开

〔腊〕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à、xī,部首是月,总笔画是12画。

〔腊〕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月、昔”或“"⺼"、昔”,五行属火。

〔腊〕字仓颉码是BTA,五笔是EAJG,四角号码是74261,郑码是QEK,中文电码是5198,区位码是3216

〔腊〕字的UNICODE是U+814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098,UTF-32:0000814a,UTF-8:E8 85 8A。

〔腊〕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712,属常用字

〔腊〕字异体字是昔、臘、𣊦、𦝙、𦞽、𦠡、𦠪

腊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ㄌㄚˋ

基本解释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肉。~鱼。~味。

姓。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肉,巤( liè )声。本义:年终祭祀) 祭名。古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祀众神 sacrifice at the end of the lunar year 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说文》。字亦作臈。 夏曰嘉平, 殷曰清祀, 周曰大蜡, 汉曰腊。—— 蔡邕《独断》 腊先祖五祀。——《礼记·月令》 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 又如:腊日(古时腊祭之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腊祭(古时岁终祭祀);腊会(古代腊祭时的集会);腊鼻(本为劣等鹞鹰,喻指无能之人。

名词

1.农历十二月the 12th moon of the lunar year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 —— 晏殊《蝶恋花》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 —— 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

腊尽春初;腊八会(佛家于腊八开的诵经法会);腊底(年底,农历十二月底)。泛指冬月,尚与“伏”相对腊梨(亦作“刺梨”、“瘌痢”。秃子,生秃疮的人)

2.佛教戒律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夏季(两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称一腊 la

戒腊;夏腊;法腊

3.人出生后七天the seventh day after birth

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人之初死,以七日为忌。 —— 《玉笑零音》

4.冬季腌制、烟熏而成的食品 salted and dried

腊肉;腊鸡

5.另见 xī。

2ㄒㄧ

基本解释

干肉:“噬~肉,遇毒。”

晾干:“燃得而~之以为饵。”

皮肤皴皱。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肉,昔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 dried meat 腊,脯也。——《广雅·释器》 噬腊肉。——《曷·噬》 鱼腊。——《穆天子传》。注:“干鱼。” 无腊与肤。——《仪礼·有司彻》。注:“腊为庶羞。” 布千匹,腊五百斤。——《晋书·谢安传》 又如:腊肉(干肉);腊人(古官名。掌干肉。

动词

1.晒干;制成干肉。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腊田(干枯的田)

2.另见 là。

腊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61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986頁,第27

標點整理本: 第952頁,第33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腊思積切,音昔。
說文》: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
周禮・天官》: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註〕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鍛脩。腊,小物全乾者。
易・噬嗑》:六三,噬腊肉。〔疏〕腊是堅剛之肉也。

又,久也。
禮・郊特牲》猶明淸與醆酒於舊澤之酒也。〔註〕爲其味厚腊毒也。〔釋文〕腊,音昔。
隱義》云:腊,久也,久酒有毒。
前漢・五行志》:味厚者腊毒。〔註〕腊,久也,味厚者爲毒久也。

又,極也。〈鄭語〉:毒之酋腊者,其殺也滋速。〔註〕腊,極也。

又,亟也。〈周語〉:厚味實腊毒。〔註〕腊,亟也。

又,措也。
釋名》:齊人云搏腊,搏腊猶把作,麤貌也。荆州人曰麤麻、韋草,皆同名也。麤,措也,言所以安措之也。

又,官名。
周禮・天官・獸人》:凡獸入于腊人。又,體皴也。
山海經》:錢來之山有獸焉,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註〕治體皴。腊,音昔。

注解

〔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腊〕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à、x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昔,五行属

〔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à] ⑴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⑵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⑶ 姓。 [xī] ⑴ 干肉:“噬~肉,遇毒。”⑵ 晾干:“燃得而~之以为饵。”⑶ 皮肤皴皱。

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昔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思積切頁碼217頁,第26

異體

㫺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

異體、腊

𦠡籀文从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日、从,葉玉森以為『古人殆不忘洪水之災,故制昔字取誼於洪水之日。』」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思益反頁碼556頁,第3行,第1

𦠡乾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說。

鍇注臣鍇曰:「者,肉開析之,象俎左㫄,亦象切肉也。指事。」

反切………頁碼556頁,第4行,第1

籒文從肉。

鍇注臣鍇曰:「下更象肉胾也,今人作腊即此也。上同。」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思積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227頁,第5許惟賢539頁,第6

𦠡乾肉也。

段注《周禮・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膴胖之事。鄭云: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若今涼州烏翅矣。腊,小物全乾者。鄭意大曰乾肉。小曰腊。然官名腊人。則大物亦偁腊也。故許渾言之。

从殘肉。

段注也。象形。

日㠯晞之。

段注昨之殘肉。今日晞之。故从日。鄭注腊人云:腊之言夕也。此可證《周禮》故作昔字。後人改之。㫺者古文。籒文增肉作。於義爲短。昔肉必經一夕。故古叚昔爲夕。《穀梁》經辛卯昔恆星不見,《左傳》爲一昔之期,《列子》昔昔夢爲君皆是。又引伸之則叚昔爲昨。又引伸之則以今昔爲今古矣。今古之義盛行而其本義遂廢。凡久謂之昔。《周禮》。昔酒。鄭云:今之酋久白酒。《周語》。厚味實腊毒。韋云:腊,亟也。讀若酋昔酒焉。味厚者其毒亟也。韋意久與亟義相成。積之久則發之亟。思積切。古音在五部。

與俎同意。

段注爼从半肉。且薦之。㫺从殘肉。日晞之。其作字之恉同也。故曰同意。

籒文从肉。

段注今隷作腊。專用諸脯腊。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釋名》訓較,《說文》訓長。昔酒即今所謂陳酒也。

借為夕,左氏「一昔之期」即「一夕之期」。

《釋名》訓較,《說文》訓長。昔酒即陳酒也。

乾肉也,昔酒即陳酒也。

白话解释

昔,干肉。字形用殘肉状的作边旁,日字边表示用太阳晒干这些残肉。“昔”字用“”作边旁,跟“俎”字用“”作边旁,字理相同。

字形解说

昔,甲骨文從橫水、從日,像洪水氾濫斂蓋旭日形,已借用為上古難忘的過去、昔日的用法。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字至金文,昔字從水紋形有誤書作二冰形。戰國文字昔字有訛日為田。篆文復誤理解為殘肉形。《說文》:「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籒文更誤增從肉,理解為腊字。隸、楷字形更是篆文的訛變。

昔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28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552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424頁
4說文校箋第276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265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953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646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52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410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69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273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221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846頁【補遺】第17019頁
14通訓定聲第1848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580頁【崇文】第2317頁
16說文句讀第886頁
17說文新證第537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285頁,第1字
19古字詁林第六冊,第431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657頁,第8字

腊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year end sacrifice; dried meat
  2. Dezember im chin. Kalender (S)​, etwas gepöcketes, geräuchtes (Adj)
  3. viande séchée

腊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腊(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腊(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腊(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腊(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腊(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腊(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腊(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以下是“”的正体“”的字形

腊(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腊(简·秦·关沮) 关沮

腊(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腊(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腊(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腊(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