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ㄇㄧˊ

犭部 共11画 左中右结构U+7315
汉语字典

犭部

11画

8画

左中右结构

mi

形声字

QTXI

KHNNF

QMRK

47292

8813

6608

U+7315

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下 部首:犬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05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713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666頁,第15

集韻》:民猕切,音彌──本作[⿰亻彌],或作猕。詳獮字註。

卷目:考證・巳集下 部首:犬部

愛日堂藏本: 第422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657頁,第40

本作[亻彌]。或作𤝝。詳獮字註。

謹照[亻彌]字註,[亻彌]字獮字𠀤改獮。

注解

〔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下,康熙部首是犬部

〔猕〕字拼音是,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犭、弥,五行属

〔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í] ⑴ 〔~猴〕哺乳动物,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澄黄色,面部微红色,尾短,四肢都像人。以野果、野菜等为食物。古亦称“母猴”、“沐猴”。⑵ (獼)

猕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拼哈查整理。猕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