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shù ㄕㄨˋ

氵部 共14画 左中右结构U+6F31
汉语字典

氵部

14画

11画

左中右结构

shu

shù

形声字

IGKW 86 、 ISKW 98

EDLO

VFJR

37182

3359

4294

U+6F31

漱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42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647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595頁,第6

唐韻》:所右切;《集韻》:所救切,漱音瘦。
說文》:盪口也。
禮・內則》〔註〕:以水曰漱。

又,澣也。
禮・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漱。〔註〕手曰漱。又,《公羊傳・莊二十二年》:臨民之所漱浣也。〔註〕無垢加功曰漱。

又,齧也。馬融〈長笛賦〉:秋潦漱其下趾。

又,《廣韻》:疎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奏切,漱音瘶。又,《集韻》、《正韻漱先侯切,音鎪──義漱同。

注解

〔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漱〕字拼音是shù,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欶,五行属

〔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ù] ⑴ 含水荡洗口腔

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拼哈查整理。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