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ㄧˋ

扌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U+6339
汉语字典

扌部

10画

7画

左右结构

yi

形声字

RKCN

QRAU

DJYI

56017

2184

6258

U+6339

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32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432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378頁,第21

唐韻》:於汲切;《集韻》:乙及切,挹音邑。
說文》:抒也。
廣韻》:酌也。
詩・小雅》: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又,〈大雅〉: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

又,《唐韻》:伊入切;《集韻》、《韻會》、《正韻》:一入切,挹音揖──義同。

又,通揖。
荀子・議兵篇》:湯武之誅桀紂,拱挹指麾。

又,通抑。
後漢・光武帝紀》:情存損挹,推而不居。
荀子・宥坐篇》:挹而損之。〔註〕挹,退也。

注解

〔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挹〕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邑,五行属

〔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ì] ⑴ 舀,把液体盛出来⑵ 拉。⑶ 古同“抑”,抑制,谦退。⑷ 古同“揖”,作揖。

挹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拼哈查整理。挹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