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的笔顺
韜字概述
〔韜〕字拼音是tāo,部首是韋,总笔画是19画。
〔韜〕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韋、舀”。
〔韜〕字造字法是形聲。从韋,舀( yǎo )聲。韋,熟皮。本义是劍套。
〔韜〕字仓颉码是DQBHX,五笔是NHKV86,NKGE98,四角号码是42577,郑码是XJPN。
〔韜〕字的UNICODE是U+97D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876,UTF-32:000097dc,UTF-8:E9 9F 9C。
〔韜〕字异体字是套、弢、縚、轁、鞱、韬、𨌨、𩊹、𩏋、𩏍。
韜的意思
韜韬
tāoㄊㄠ基本解释
①弓或劍的套子。
②隱藏,隱蔽。~光養晦(隱藏才能,收斂鋒芒,不使外露。亦作“韜晦”)。
③用兵的謀略。~鈐。~略。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从韋,舀( yǎo )聲。韋,熟皮。本義:劍套。
2.同本義scabbard。
韜,劍衣也。 —— 《說文》
3.裝弓的袋子bow case。
韜,弓衣也。 —— 陸德明《經典釋文》
4.用兵的計謀military strategy。
不勞孫子法,自得 太公韜。 —— 李德裕《 李文饒集》
韜鈐(用兵的謀略);韜略(指軍事上的謀略)
動
1.掩藏conceal; hide; cover up。
韜舌辱壯志,叫閽無助聲。 —— 杜牧《感懷詩一首》
韜光晦跡,韜光諱彩(收斂鋒芒;隱藏蹤跡);韜日(日光隱藏);韜世(比喻度量之大,足以容世);韜光(收斂光彩,比喻人懷纔不露);韜沉(隱逸);韜含(諳記,熟諸);韜表(彌封書表);韜面(遮面)
2.納弓於弓袋put bow into case。
韜,弓藏也。 —— 《廣雅·釋器》
韜弓(納弓入弓套)
3.包容contain。
有韜世之量。 —— 潘岳《寡婦賦》
韜世(度量大);韜合(包容切合);韜涵(包含)
4.寬;緩relax。
[梁元帝] 常言:“我韜於文士,愧於武夫。” —— 《資治通鑑》
韜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韋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35頁,第1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95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88頁,第7字
音《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音叨。
《說文》:弓衣也。从韋,舀聲。
《玉篇》:劒衣也。
《廣韻》:藏也。
《詩・小雅・彤弓》〔傳〕:櫜,韜也。又,〈周頌・時邁〉。〔疏〕櫜者,弓衣。一名韜弓,故納弓於衣謂之韜弓㊟。
例又,《玉篇》:義也。
例又,《玉篇》:韜杠也。
《儀禮・鄕射禮》:杠長三仞,以鴻脰韜上二尋。〔註〕以帛巾冒杠上加雁頸也。
例又,《玉篇》:寬也。
例又,《韻會》與弢同。
《前漢・藝文志》:六弢。〔註〕師古曰:卽今之六韜也。弢與韜同。
音又,《集韻》:叨号切,音套──臂衣也。
例《集韻》或作鞱。
注解
〔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韋部。
〔韜〕字拼音是t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韋、舀。
〔韜〕字造字法是形聲。从韋,舀( yǎo )聲。韋,熟皮。本义是劍套。
〔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āo] ⑴ 弓或劍的套子。⑵ 隱藏,隱蔽⑶ 用兵的謀略
韜字的翻译
- sheath, scabbard, bow case
- Bogentasche, Schwerttasche, Kriegskunst (S), verbergen, verheimlichen (V)
- haut, (nom d'un col), cacher, fourreau d'une épée, art de la guerre, stratégie
韜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