謮字概述
〔謮〕字拼音是zé,部首是言,总笔画是18画。
〔謮〕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言、責”或“訁、責”。
〔謮〕字仓颉码是YRQMC,五笔是YGMY,四角号码是05686,郑码是SCLO。
〔謮〕字的UNICODE是U+8B2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630,UTF-32:00008b2e,UTF-8:E8 AC AE。
〔謮〕字异体字是嘖、責。
謮的意思
謮
zéㄗㄜˊ基本解释
①同“嘖”。大呼。《説文•口部》:“嘖,大呼也。或从言。”
②同“責”。責讓。《廣雅•釋詁二》:“謮,讓也。”
③怒。《廣雅•釋詁二》:“謮,怒也。”
謮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13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77頁,第3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52頁,第15字
音《集韻》、《韻會》:側革切;《正韻》:側格切,音責──怒也、讓也。
《㴑原》與責同。
例又,人名。汝謮。見《宋史・宗室表》。
音又,《集韻》、《類篇》士革切,音賾──大呼也。與嘖同。
注解
〔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謮〕字拼音是z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責。
〔謮〕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é] ⑴ 同“嘖”。大呼。《説文•口部》:“嘖,大呼也。或从言。”⑵ 同“責”。責讓。《廣雅•釋詁二》:“謮,讓也。”⑶ 怒。《廣雅•釋詁二》:“謮,怒也。”
謮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