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ㄙㄨˋ

氵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U+6CDD
汉语字典

氵部

8画

4画

左右结构

su

IRYY

EHMY

VPS

32141

6CDD

44133124 点、点、提、撇、撇、横、竖、点

㴑 溯 溸 遡 𣳙 𣴔 𣹫

泝字概述

折叠展开

〔泝〕字拼音是sù,部首是氵,总笔画是8画。

〔泝〕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斥”。

〔泝〕字仓颉码是EHMY,五笔是IRYY,四角号码是32141,郑码是VPS

〔泝〕字的UNICODE是U+6CD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869,UTF-32:00006cdd,UTF-8:E6 B3 9D。

〔泝〕字异体字是㴑、溯、溸、遡、𣳙、𣴔、𣹫

泝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ㄙㄨˋ

基本解释

逆水而上。后作“溯”。《玉篇•水部》:“泝,逆流而上也。”

流向;朝向。《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上暢九垓,下泝八埏。”

航行。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九引《三蒼》:“泝,亦行也。”

追溯;推究。后作“溯”。漢班固《典引》:“矧夫赫赫聖漢,巍巍唐基,泝測其源,乃先孕虞育夏,甄殷陶周。”

恶寒貌。《素問•皮部論》:“邪之始入於皮也,泝然起毫毛,開腠理。”

泝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73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617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564頁,第4

廣韻》:桑故切;《正韻》:蘇故切,泝音訴──與㴑、溯同。
爾雅・釋水》:逆流而上曰泝洄,順流而下曰泝游。
左傳・文十年》:楚子西沿漢泝江。〔註〕沿,順流;泝,逆流。

又,向也。張衡〈東京賦〉:泝洛背河。

又,泝斗,舟中抒水斗也。見《爾雅》。

卷目:考證・巳集上 部首:水部

愛日堂藏本: 第360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654頁,第35

泝斗,舟中抒水斗也,見《爾雅》。

謹按泝乃𣶉之譌。爾雅乃廣雅之譌。廣雅釋器𣶉斗謂之相是也。當作𣶉不當作泝。謹改爲又與遡通。詩秦風遡洄從之。

注解

〔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泝〕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斥

〔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ù] ⑴ 逆水而上。后作“溯”。《玉篇•水部》:“泝,逆流而上也。”⑵ 流向;朝向。《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上暢九垓,下泝八埏。”⑶ 航行。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九引《三蒼》:“泝,亦行也。”⑷ 追溯;推究。后作“溯”。漢班固《典引》:“矧夫赫赫聖漢,巍巍唐基,泝測其源,乃先孕虞育夏,甄殷陶周。”⑸ 恶寒貌。《素問•皮部論》:“邪之始入於皮也,泝然起毫毛,開腠理。”

泝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泝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go upstream; trace source; formerly

泝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泝(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泝(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泝(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泝(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泝(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泝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