歅字概述
折叠展开
〔歅〕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ān、yīn,部首是欠,总笔画是13画。
〔歅〕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垔、欠”。
〔歅〕字仓颉码是MGNO,五笔是SFQW,四角号码是17182,郑码是FJBR。
〔歅〕字的UNICODE是U+6B4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461,UTF-32:00006b45,UTF-8:E6 AD 85。
〔歅〕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502。
歅的意思
折叠展开
歅
1yānㄧㄢ基本解释
◎古同“湮”,淤塞;凝滞。
歅
2yīnㄧㄣ基本解释
◎古人名用字。
歅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欠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64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570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519頁,第12字
音《廣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音因──人名。
《莊子》:有九方歅善相者,一曰善相馬,秦穆公時人。或作諲,《淮南子》作九方臯。
音又,《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煙。又,《集韻》:煙奚切,音鷖──義
同。
注解
〔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欠部。
〔歅〕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ān、yī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垔、欠。
〔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ān] ⑴ 古同“湮”,淤塞;凝滞。㈡ [yīn] ⑴ 古人名用字。
歅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歅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歅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