䰞字概述
〔䰞〕字拼音是zhǔ,部首是鬲,总笔画是25画。
〔䰞〕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𩰲"、者”或“䰜、者”。
〔䰞〕字仓颉码是NNMRB,五笔是XFTH,四角号码是17227,郑码是YZBA。
〔䰞〕字的UNICODE是U+4C1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9486,UTF-32:00004c1e,UTF-8:E4 B0 9E。
〔䰞〕字异体字是煮。
䰞的意思
䰞
zhǔㄓㄨˇ基本解释
◎同“煮”。《説文•弼部》:“䰞,孚也。煑,䰞或从火。”鈕樹玉校録:“宋本作‘孚也’,蓋即亨譌,《繫傳》、《韻會》盲作烹俗。”《周禮•天官•鹽人》:“凡齊事,䰞盬以待戒令。”三國魏嵇康《養生論》:“滋味煎其府藏,醴醪䰞其腸胃。”宋柳永《䰞海歌》:“䰞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
䰞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鬲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93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60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57頁,第16字
音《唐韻》、《集韻》章與切,音煑。
《說文》:亯也。或从火作煑,或从水在其中作䰞。
《周禮・天官・鹽人》:凡齊事,䰞鹽以待戒令。
《前漢・食貨志》:冶鑄䰞鹽。〔註〕師古曰:䰞,同「煮」。
例《玉篇》亦作。
注解
〔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鬲部。
〔䰞〕字拼音是zhǔ,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䰜、者。
〔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ǔ] ⑴ 同“煮”。《説文•弼部》:“䰞,孚也。煑,䰞或从火。”鈕樹玉校録:“宋本作‘孚也’,蓋即亨譌,《繫傳》、《韻會》盲作烹俗。”《周禮•天官•鹽人》:“凡齊事,䰞盬以待戒令。”三國魏嵇康《養生論》:“滋味煎其府藏,醴醪䰞其腸胃。”宋柳永《䰞海歌》:“䰞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
䰞字的翻译
- (same as U+7151 煮) to cook; to boil; to stew
䰞的字源字形
商 金文 商
春秋 金文 春秋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