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dàoduàn

言语道断

拼音 yán yǔ dào duàn怎么读

注音 ㄧㄢˊ ㄩˇ ㄉㄠˋ ㄉㄨㄢˋ

繁体 言語道斷

感情中性

言语道断的意思

折叠展开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出处《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例子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惨杀徒手请愿的市民和学生的事,本已言语道断,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鲁迅《华盖集续编 “死地”》)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能用语言来解决问题。

言语道断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佛教用语。指没有分别心的境界,非言语所能表达。《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言语道断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yán),言部,共7画

讲,说。如: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 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如: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如: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语助词,无义。如: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姓。

读(yǔ yù),讠部,共9画

话。如: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替语言的动作。如:手语。旗语。

说。如:细语。低语。

读(dào),辶部,共12画

路,方向,途径。如: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如: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如: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如: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如:道观( guàn )。道士。道姑。道行( 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如:会道门。一贯道。

说,讲。如: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用语言表示情意。如:道喜。道歉。道谢。

线条。如:铅笔道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如: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读(duàn),斤部,共11画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如: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不继续,禁绝。如: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 zhóng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判定,决定。如: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一定,绝对。如:断乎不可。断然施行。

言语道断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