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ǎnhóngěrchì

脸红耳赤

拼音 liǎn hóng ěr chì怎么读

注音 ㄌㄧㄢˇ ㄏㄨㄥˊ ㄦˇ ㄔˋ

繁体 臉紅耳赤

感情中性

近义词面红耳赤

反义词 面不改色

脸红耳赤的意思

折叠展开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出处萧殷《桃子又熟了》:“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例子只要我们聚在一起,哪怕是吵得脸红耳赤,心里也是甜滋滋的。陈宜浩《冤家》

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人的状态。

歇后语画上的关公 —— 脸红耳赤

脸红耳赤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面红耳赤”。见“面红耳赤”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面红耳赤”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子文为春秋楚国人,在楚成王时任令尹,相当于宰相的地位。在任期间,勤于国政,秉公执法,从不以权谋私,以私害公。二十八年间,曾经三次被免职,又三次复职,但他无论是免职或复位,都不会表现出喜悦或怨恨的样子,而且每一次办理移交,一定清清楚楚、巨细靡遗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称赞他是个忠于职守的人。宋代朱熹论及此事,感慨地说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面赤。”就是说现在的人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可以争得满脸通红,与子文不愠不火的修养比起来,就显得差多了。这里朱子以“头红面赤”形容人们为争夺事物,又急又怒,满脸通红的样子,后来“面红耳赤”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因紧张、焦急、害羞等而满脸发红的样子。

【书证】

  • 01.《红楼梦》第一九回:“一面看那ā头,虽不标致,倒还白净,些微亦有动人处,羞的脸红耳赤,低首无言。”

脸红耳赤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s red as a turkey cock

脸红耳赤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liǎn),月部,共11画

面孔,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如:脸颊。脸孔。脸形(亦作“脸型”)。脸色。脸谱。

物体的前部。如:鞋脸儿。门脸儿。

体面,面子,颜面。如:脸面。脸皮。脸软。丢脸。赏脸。

读(hóng gōng),纟部,共6画

像鲜血的颜色。如:红色。红叶。红灯。红尘。红包。红烧。红润。红艳艳。红口白牙。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如:红人。红运。红角( jué )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红。

喜庆。如:红媒(媒人)。红蛋。红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象征革命。如: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

指营业的纯利润。如:红利。分红。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如:红学。

读(ěr),耳部,共6画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如:耳背( bèi )。耳垂。耳鬓厮磨( mó )。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如:耳房。鼎耳。

听说。如: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如:想当然耳。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读(chì),赤部,共7画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如:赤血。赤字。

真诚,忠诚。如: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

空无所有。如:赤手空拳。赤地千里。

裸露。如:赤脚(光脚)。

脸红耳赤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