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ozhīshì

犄角之势

拼音 jī jiǎo zhī shì怎么读

注音 ㄐㄧ ㄐㄧㄠˇ ㄓ ㄕˋ

繁体 犄角之勢

感情中性

近义词掎角之势

犄角之势的意思

折叠展开

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2回:“公子元列营于左殿,公子商人列营于朝门,相约为犄角之势。”

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在九龙江近海澄县地方的海口镇,结扎水营,以为犄角之势。”

用法作宾语;用于战争或局势。

犄角之势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比喻两边彼此呼应,共同夹击对方。见“掎角之势”条。《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吴兵进退两难,乃分作两寨,为犄角之势,与楚将相持。”

犄角之势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o deployed as to be able to render instant mutual assistance

犄角之势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jī),牛部,共12画

〔犄角〕a。兽角,如“牛犄犄”;b。棱角,如“桌子犄犄儿”;c。角落,如“墙犄犄儿”。

读(jiǎo jué),角部,共7画

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如:牛角。鹿角。犄角。角质。

形状像角的。如:菱角。皂角。

突入海中的尖形的陆地(多用于地名)如:成山角(在中国山东省)。

几何学指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夹成的平面部分。如:直角。角度。角钢。角尺。

物体边沿相接的地方。如:角落。

额骨(俗称“额角”)。

古代未成年男孩头顶两侧束发为髻(亦称“总角”)。

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如:画角。号角。

古代量器,酒的计量单位:“先取两角酒来”。

中国货币单位。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量词。

读(zhī),丶部,共3画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之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之。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shì),力部,共8画

权力,威力。如: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如: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守势。势必。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

犄角之势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