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shàngtánbīng

纸上谭兵

拼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怎么读

注音 ㄓˇ ㄕㄤˋ ㄊㄢˊ ㄅㄧㄥ

繁体 紙上譚兵

感情贬义

近义词纸上谈兵

纸上谭兵的意思

折叠展开

谭:同“谈”。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处清・魏源《圣武记》第13卷:“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

纸上谭兵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纸上谈兵”。见“纸上谈兵”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纸上谈兵”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说起用兵的方法有条有理,自觉天下人都无法超越他。有一次,与父亲谈论起作战之道时,连父亲也都驳不倒他。可是赵奢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称颂嘉许的事,并且告诉妻子说:“作战是一件攸关生命安危的事,而赵括却看得太容易了,将来赵王没有用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起用他,那么让赵国大败的一定就是赵括。”后来,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当时赵奢已经去世,相国蔺相如又病重无法辅政,只剩大将军廉颇独撑大局。廉颇治军有方,深谋远虑,他见秦军强大,不能硬拚,于是下令坚守营垒,不理秦军百般挑战,使秦兵久战无功。于是秦王便派出间谍,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统领大军。”结果赵孝成王竟中计想改派赵括替代廉颇,但赵括的母亲却上书表示反对,蔺相如也表示同样意见,说到:“赵括虽然熟读兵书,却不懂得灵活运用,非大将之才。”但赵王不听建言,还是派了赵括领兵抗秦。赵括接掌兵权后,马上改变廉颇的战略,军官也大批更换。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用计截断赵军的运粮后路,围困赵军。过了四十几天,赵军粮草吃尽,赵括率领精锐部队企图突围,结果遭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军士也都被秦军俘虏,并且被活埋。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纸上谈兵”,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

【书证】

  • 01.清・魏源《圣武记・卷一三・武事余记》:“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

纸上谭兵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zhǐ),纟部,共7画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如:纸张。纸币。纸烟。纸上谈兵(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洛阳纸贵(称誉别人的著作)。金迷纸醉。

量词,指书信、文件的张数。如:一纸空文。

读(shàng shǎng),卜部,共3画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如:楼上。上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如:上古。上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如: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如:上山。上车。上升。

去,到。如:上街。

向前进。如:冲上去。

增加。如:上水。

安装,连缀。如: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涂。如:上药。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如:上课。上班。

拧紧发条。如:上弦。

登载,记。如:上账。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如:晚上。桌上。组织上。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如: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如:上年纪。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读(tán),讠部,共14画

同“谈”。

姓。

读(bīng),八部,共7画

武器。如: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如: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如: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纸上谭兵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