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jiàér

善贾而沽

拼音 shàn jià ér gū怎么读

注音 ㄕㄢˋ ㄐㄧㄚˋ ㄦˊ ㄍㄨ

繁体 善賈而沽

感情中性

善贾而沽的意思

折叠展开

贾:通“价”。
善贾:好价钱;沽:出卖。
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怀才不遇的人。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自认为当权者会推行他的仁政,在鲁国任职期间,鲁君受到季氏的控制,他只有感叹:“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鲁君没有重用他,他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行。”于是抱着“善贾而沽”的念头去周游列国。

善贾而沽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待价而沽”。见“待价而沽”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待价而沽”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待价而沽”原作“善贾而沽”。子贡是孔子众多弟子之一,春秋卫国人,善于经商,并且口才极佳。他一直觉得自己的老师学问好,又具才干,像现在这样被埋没实在太可惜了,应该投靠一个贤能君主以一展长才。于是他问孔子:“有块美玉在这里,您认为应该找个木匣子把它收藏起来,还是求个好价钱卖了呢?”孔子一听就明白子贡话中所指,便回答:“卖了吧!卖了吧!我是在等有人出高价呢!”这段师生对答中,是把怀才不遇的孔子比喻成美玉,把期待中的贤能君主比喻成识货的好商人。孔子为了寻找愿意出高价的人,花费了十三年周游列国,直到六十八岁那年才放弃希望,返回故乡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后来“待价而沽”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等待机会,为世所用。后亦用来比喻商品等待买主出价买下。

【书证】

  • 01.《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源)

善贾而沽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ell at a good price

善贾而沽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shàn),口部,共12画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如: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好的行为、品质。如:行善。惩恶扬善。

高明的,良好的。如:善策。善本。

友好,和好。如:友善。亲善。和善。

熟悉。如:面善。

办好,弄好。如:善后。

擅长,长( cháng )于。如:善辞令。多谋善断。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

好好地。如:善待。善罢甘休。

容易,易于。如:善变。善忘。多愁善感。

姓。

读(gǔ jiǎ),贝部,共10画

作买卖的人;商人。古时特指设店售货的坐商。如:行商坐贾。

卖。如:余勇可贾(比喻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使出)。

读(ér),而部,共6画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而杂”。②表相承,如“取而代之”。③表递进,如“而且”。④表转折,如“似是而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如:从上而下。

读(gū),氵部,共8画

买。如:沽酒。沽名钓誉。

卖。如:待价而沽。

天津市的别称。

善贾而沽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