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ǐ jì
注音
ㄅㄧˇ ㄐㄧˋ
词性
动词 名词
繁体
筆記
近义词

笔记的意思

词语解释

笔记bǐ jì

  1. 用笔所做的记录。

    听课笔记。记笔记

    note;

  2. 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a type of literature consisting mainly of short sketches;

引证解释

  1. 古时称散文为笔与韵文相对时称笔记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 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温太真 之笔记循理而清通,亦笔端之良工也。”
    南朝•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2. 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其异名则有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烧掉房子的事据 宋•人的笔记说,是开始于 蒙古 人的。”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三:“现在引 明 人笔记一则为例。”

  3. 笔记录。亦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 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七章:“土改队员和一些认得了多少字的人……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
    孙犁 《秀露集·新年为天津团讯作》:“读完一本书要作一点笔记,以加深你对这本书的印象。”

国语辞典

笔记bǐ jì

  1. 笔记录的文字。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札记

  2. 记录。

    如:「上课笔记」、「演讲笔记」。

  3. 一种文体。大抵杂记见闻、辨订俗譌、或综述古义。

    宋·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网络解释

笔记 (周笔畅演唱歌曲)

笔记》是周笔畅演唱的歌曲该歌曲由黄友桢作曲,唐恬恬和黄友桢作词。该歌曲收录于2005年超级女声《终极PK》合集后被收录于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的第一部《流行音乐》教材中。

2006年获第12届全球华语榜中榜“搜索最热门年度歌曲奖”、第13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奖”、香港新城国语力“热爆K歌奖”。

笔记 (词语概念)

笔记是写作体裁一卷书没有固定主题一段写天文,下一段可以是写狐狸故事是一种作者个人的“随笔”或“杂记”性质之文学。笔记体的著作在中国古典典籍中为数众多。笔记体著作起源于唐代在宋代最繁荣。

笔记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0

    笔 [ bǐ ]1.写字、画图的工具。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2.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笔画。笔顺。笔形。笔道。3.用笔写,写作的。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4.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5.像笔一样直。笔直。笔挺。笔陡。6.量词,指钱款。一笔钱。7.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5

    记 [ jì ]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取。记性。博闻强记。2.把事物写下来。记录。记功。记者。3.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记。日记。大事记。4.符号,标识( zhì )印记。标记。记号。5.古时的一种公文。奏记。笺记。6.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记。7.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记耳光。 [更多解释]

笔记的分字组词

笔记的近音词、同音词

笔记的相关词语

【笔记】的常见问题

  1. 笔记的拼音是什么?笔记怎么读?

    答:笔记的拼音是:bǐ jì
    点击 图标播放笔记的发音。

  2. 笔记是什么意思?

    答: 用笔所做的记录。

    听课笔记。记笔记

    note;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a type of literature consisting mainly of short ske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