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ānniú

拼音
biān niú
注音
ㄅㄧㄢ ㄋㄧㄡˊ

鞭牛的意思

词语解释

鞭牛biān niú

  1. 旧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谓之“鞭牛”。

引证解释

  1. 旧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谓之“鞭牛”。参见“鞭春”。

    唐•元稹 《生春》诗之七:“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
    宋•吴自牧 《梦粱录·立春》:“前一日, 临安府 造进大春牛设之 福寧殿 庭。及驾临幸,内宫皆用五色丝彩杖鞭牛。”
    清•顾禄 《清嘉录·正月·打春》:“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谓之打春。农民竞以麻麦米豆抛打春牛,里胥以春毬相餽貽预兆丰稔。”

国语辞典

鞭牛biān niú

  1. 中国习俗在立春前一日各地州县官府鞭打春牛迎春以祈求丰收。

    唐·元稹〈生春诗〉二〇首之七:「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

网络解释

鞭牛

鞭牛又称鞭春牛或鞭春,吴越地区的传统年俗。立春日或春节开年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传统民俗语文化的重要内容。

鞭牛的字义分解

  • 拼音 biān 部首总笔画 18

    鞭 [ biān ]1.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鞭杆。鞭长莫及。2.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扑。鞭责。鞭策。3.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4.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鞭。竹节鞭。5.编连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更多解释]

鞭牛的分字组词

鞭牛的近音词、同音词

鞭牛的相关词语

【鞭牛】的常见问题

  1. 鞭牛的拼音是什么?鞭牛怎么读?

    答:鞭牛的拼音是:biān niú
    点击 图标播放鞭牛的发音。

  2. 鞭牛是什么意思?

    答: 旧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谓之“鞭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