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n

拼音
dà shùn
注音
ㄉㄚˋ ㄕㄨㄣˋ
繁体
大順

大顺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大顺dà shùn

  1. 谓顺乎伦常天道。

  2. 自然天然。

  3. 犹大法。

引证解释

  1. 谓顺乎伦常天道。

    《礼记·礼运》:“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异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唐•白居易 《李愬赠太尉制》:“在 建中 岁 泚 贼叛逆,惟太师 晟实仗大顺,翦而瀦之。”

  2. 自然,天然。

    《老子》:“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陈鼓应 注引 林希逸 曰:“大顺即自然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3. 犹大法。

    《史记·太史公自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国语辞典

大顺dà shùn

  1. 顺乎伦常的天道。

    《汉书·卷四·文帝纪》:「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

  2. 自然的顺序。

    《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纪纲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3. 唐朝昭宗的年号(西元890~891)​。

  4. 明代末叶平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所建政权的称号(西元1644~1645)​。

网络解释

大顺 (中国历史政权)

大顺(1644年—1645年)是上承大明下启大清由李自成在西安建立的政权。

明末天灾人祸不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爆发农民起义。李自成加入高迎祥队伍。1643年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1644年正月李自成称帝,国号为大顺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二月李自成率军东征伐明;三月攻占北京大明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四月顺军于山海关被清军击败退回北京,李自成于紫禁城武英殿仓促称帝次日率军离京。

永昌二年(1645年)正月多铎在潼关击败顺军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经武关入襄阳;三月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四月清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接连大败顺军。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为地主团练武装所杀;顺军余部被南明隆武政权所招抚为忠贞营。

大顺疆域东自山东,西至甘宁,北沿长城南达江淮,掩有北直、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西北甘肃、青海、宁夏的一部分川北保宁地区若干州县及今江苏、安徽淮河流域地区长江流域则有湖广的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等地。

大顺的字义分解

  • 拼音 dà dài tài 部首总笔画 3

    大 [ dà dài tài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更多解释]

  • 拼音 shùn 部首总笔画 9

    顺 [ shùn ]1.趋向同一个方向,与“逆”相对。顺风。顺水。顺境。顺水推舟。顺风使舵。2.沿,循。顺城街。顺理成章。顺藤摸瓜。3.依次往后。顺序。顺次。4.随,趁便。顺便。顺势。顺手牵羊。5.整理。理顺。顺修(整理修治)。6.服从,不违背。顺从。顺应。孝顺。温顺。7.适合,不别扭。顺适。顺情。顺眼。顺差( chā )。8.姓。 [更多解释]

大顺的分字组词

大顺的近音词、同音词

大顺的相关词语

【大顺】的常见问题

  1. 大顺的拼音是什么?大顺怎么读?

    答:大顺的拼音是:dà shùn
    点击 图标播放大顺的发音。

  2. 大顺是什么意思?

    答: 谓顺乎伦常天道。自然天然。犹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