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
- 拼音
- duì zhuăn
- 注音
- ㄉㄨㄟˋ ㄓㄨㄢˇ
- 繁体
- 對轉
对转的意思
词语解释
对转
旧指官吏不按秩递升而直接越级迁调。
音韵学术语。古音学上指主要元音相同的阴声、阳声、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清代学者孔广森将入声归入阴声首先明确提出“阴阳对转”的理论。多数学者则主张入声分立。“对转”说的提出为正确解释古代韵文的异部通押和训诂学上的通假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如:《诗·大雅·抑》六章的“子”(阴声)、“承”(阳声)为韵八章的“则”(入声)、“子”为韵,即因对转而得通押。又如:《仪礼·士虞礼》:“中月而禫。”郑玄注:“古文禅或为导。”《汉书·高帝纪上》:“令趋销印。”颜师古注:“趋读曰促。”“禫”(阳声)与“导”(阴声),“趋”(阴声)与“促”(入声),亦因对转而得通假。
引证解释
旧指官吏不按秩递升而直接越级迁调。
引宋•洪迈 《容斋四笔·蒋魏公逸史》:“其三云:‘旧制执政双转,谓自工部侍郎转刑部刑部转兵部,兵部转工部尚书。惟宰相对转工部侍郎直转工书,比执政三迁也。’予考旧制……宰相为侍郎者,升三曹;为尚书者双转。如工侍转户侍,礼侍转兵侍,若係户侍,当改二丞,而宰相故事不立丞故直迁尚书。今言工侍对转工书,非也。”
音韵学术语。古音学上指主要元音相同的阴声、阳声、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禫”(阳声)与“导”(阴声)“趋”(阴声)与“促”(入声),亦因对转而得通假。
引清•代学者 孔广森 将入声归入阴声,首先明确提出“阴阳对转”的理论。多数学者则主张入声分立。“对转”说的提出,为正确解释古代韵文的异部通押和训诂学上的通假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又” 郑玄 注:“古文禪或为导。”
《汉书·高帝纪上》:“令趋销印。”
颜师古 注:“趋读曰促。”例如:《诗·大雅·抑》六章的“子”(阴声)、“承”(阳声)为韵八章的“则”(入声)、“子”为韵,即因对转而得通押。如:《仪礼·士虞礼》:“中月而禫。
国语辞典
对转
声韵学上指语音中阴声韵与阳声韵发生互通的现象。参见「阴阳对转」条。
网络解释
对转
对转,1.旧指官吏不按秩递升而直接越级迁调。 2.音韵学术语。古音学上指主要元音相同的阴声﹑阳声﹑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
对转的字义分解
对
拼音 duì 部首 寸 总笔画 5对 [ duì ]1.答,答话,回答。如对答如流。无言以对。2.朝着。如对酒当歌。3.处于相反方向的。如对面。4.跟,和。如对他商量一下。5.互相,彼此相向地。如对立。对流。对接。对称( chèn )。对峙。6.说明事物的关系。如对于。对这事有意见。7.看待,应付。如对待。8.照着样检查。如核对。校( jiào )对。9.投合,适合,使相合。如对应( yìng )。对劲。10.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如神色不对。11.双,成双的。如配对。对偶。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平分,一半。如对开。13.搀和(多指液体)如对水。14.量词,双。如一对鹦鹉。 [更多解释]
转
拼音 zhuǎn zhuàn zhuǎi 部首 车 总笔画 8转 [ zhuǎn zhuàn zhuǎi ]1.迁徙;流亡。如老弱转乎沟壑。2.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如转送。转达。转发。转运。周转。3.改换方向。如转弯。向左转。4.改变位置。如转移。5.改变形势、情况。如转败为胜。天气转晴。病情好转。 [更多解释]
对转的分字组词
对转的近音词、同音词
对转的相关词语
【对转】的常见问题
-
对转的拼音是什么?对转怎么读?
答:对转的拼音是:duì zhuăn
点击 图标播放对转的发音。 -
对转是什么意思?
答: 旧指官吏不按秩递升而直接越级迁调。音韵学术语。古音学上指主要元音相同的阴声、阳声、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清代学者孔广森将入声归入阴声首先明确提出“阴阳对转”的理论。多数学者则主张入声分立。“对转”说的提出为正确解释古代韵文的异部通押和训诂学上的通假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如:《诗·大雅·抑》六章的“子”(阴声)、“承”(阳声)为韵八章的“则”(入声)、“子”为韵,即因对转而得通押。又如:《仪礼·士虞礼》:“中月而禫。”郑玄注:“古文禅或为导。”《汉书·高帝纪上》:“令趋销印。”颜师古注:“趋读曰促。”“禫”(阳声)与“导”(阴声),“趋”(阴声)与“促”(入声),亦因对转而得通假。